原住民天籟 《唱歌吧!》唱給你聽 【記者巫奇優/台北報導】一個不懂五線譜、體育專科出身的小學校長,和一群山地部落的原住民小孩共組一個合唱團,會發生什麼趣事?位於南投的東埔小學裡,就有這麼一個合唱團,每次比賽都會獲獎。導演楊智麟將他們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《唱歌吧!》,讓大家看見這群熱愛唱歌的原住民小孩。
東埔國小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部落,當地的居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泰雅族的原住民,部落的環境相當優美,但當地的小孩每天都要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去上學,從部落的一頭走到另一端,漫長的路途上不僅沒有公車,甚至看不見柏油路。
東埔國小合唱團是由校長馬彼得所創立,全校六十六人當中,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合唱團的團員。合唱團的團員並不會經過挑選,只要有興趣,就會讓他們參加,但馬彼得相當要求他們的紀律,一定要準時完成功課,才能參加練唱。
擔任合唱團指揮的馬彼得,是體育科班出身的,然而不懂樂理的他,怎麼會想合唱團?「我認為創立這樣的合唱團可以幫助小孩建立信心。」他深知原住民小孩和都市小孩成長資源的不同,於是希望透過練唱讓他們正常發展。
這些合唱團的小朋友第一次到外面參加比賽時,聽到都市小孩的合唱後,發現彼此的歌聲相異,有團員說「我們的聲音是錯的,他們的才是對的。」馬彼得認為,這就是因為原住民小孩對自己的信心不足,而他也藉此教育團員,要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,也欣賞自己的不同,馬彼得說「而事實上,我最後得到了第一名。」
片中雖然也拍攝了原住民小孩家裡的生活,但是對於他們隔代教養或是生活困難的問題,在片中都只有點到為止,並沒有深入的探討。楊智麟認為,一方面他並不是社會運動學家,所以他不想深入的探討,甚至提供觀眾觀點;另一方面他則是站在保護小孩子的立場,如果這部片開始放映時,勢必會有媒體追蹤這些小孩的故事,而這並非他所樂見。
現在,馬彼得校長已經轉任他校,但在他的努力下,創立了「原聲音樂學校」。原聲音樂學校是一個類似補習班的學校,在假日上課,每次上課前都會有老師親自帶小朋友到學校上課,不僅學習音樂,並輔導課業和供餐,讓他們有妥善的照顧。而導演楊智麟也透露這是他現在所拍攝的第二集的內容,也希望能透過紀錄這間學校的創立,讓大家了解更多原住民小朋友的生活狀況。
【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】
第20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上週公布傳統暨音樂類入圍名單,其中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國小,今年初發行的演唱專輯《唱歌吧!》拿下「評審團獎」,學童們都期待能夠來到台北親自領取這份榮耀。
東埔國小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,是一所原住民國小,全校學生不到70人,大部份的學生都是當地的布農族人。對於偏鄉小校的學童而言,由於學校人數少,相對都市而言缺少兢爭,部落與都市的落差,常常造成小朋友的信心不足。
3年前馬彼得來到東埔國小就任校長,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合唱團,東埔國小是馬彼得創立的第3個合唱團。他表示,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布農孩子,在他的成長經驗中,他認為唯有培養自信才能改變人生。
「小朋友看到都市孩子的演唱後,一直說不要上台,因為覺得自己的唱法跟他們不一樣,但事實上,後來的結果是我們第一名。」馬彼得表示,成立合唱團不是為了要出去比賽,錄製專輯也不是為了參加金曲獎,而是為了讓孩子可以走出部落,看到外面的世界。
「成立合唱團是一種教育的策略,並不是教育的目的。」馬彼得說,很多學生在課業上得不到成就,就容易沒信心甚至放棄自己。
馬彼得表示藉由合唱教學,讓學生透過演唱、比賽,建立孩子的自我肯定與自信,幫助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,能夠展現積極、主動的學習態度。
合唱團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,就連負責指導的馬彼得,自己也並非學音樂出身,透過台灣交響樂團的音樂下鄉活動,讓他開始學習如何指導合唱。他表示,部落資源遠不如城市,孩子沒有音樂底子也看不懂五線譜,所憑藉的就是對於音樂的熱愛。
學生人數不到70人的東埔國小,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都有資格參加合唱團,目前合唱團團員26位,超過學校人數3分之1。也因為合唱團的好成績,東埔國小被媒體選為百大特色小學之一,對於這樣的封號,馬彼得有自己的想法。
「我認為特色小學不應該是為了特色而特色,而是要從教育面來思考,這樣的特色是不是能夠協助學生發展。」馬彼得表示,孩子們入團不需考歌喉,只要準時練唱,把平時功課做好即可。平時也都是利用課餘的時間練習,並不會因為合唱團特色而影響課業。
馬彼得認為,合唱團是為了讓孩子找回自信,出外比賽奪得的好成績,讓學童漸漸對自己產生信心,透過這些成功的經驗,讓孩子開始明白自己並不輸給任何人。
對於獲得金曲獎的肯定,馬彼得表示,學童都相當期待能夠參與金曲獎頒獎典禮,他也期許能夠將布農的八部合音傳到國際,讓布農的孩子繼續傳承祖先的文化。
延伸閱讀:
留言列表